发布者:睿创咨询
发布:2025-04-09 09:00:00
阅读:7
拓邦股份:通过产品和技术创新逆风翻盘,达成百亿目标!
拓邦股份是国内智能控制器的龙头企业,其所处的赛道“智能控制器”总市场规模在2014年便以突破万亿,但拓邦营业收入却常年徘徊在10亿元左右。
2016年行业处在爆发前夜,家电智能化渗透率突破40%,物联网终端设备年增速达25%,这个万亿级市场却上演着残酷的"冰与火之歌"。彼时的拓邦股份,虽顶着"国内智能控制器第一股"的光环上市十年,却深陷"规模魔咒":年营收长期在15亿元以下,市值不足50亿。更严峻的是,老对手和而泰正以"价格屠夫"姿态横扫低端市场,其标准化产品线成本较拓邦低12%-15%,短短三年便蚕食了拓邦较多的份额。
在深圳科技园某次行业论坛上,一位家电巨头采购负责人曾直言:"同类控制器报价每差0.5元,我们就可能切换供应商。"这折射出当时行业的血腥竞争!
智能控制器不仅面临着同行的价格比拼,还要与下游客户斗智斗勇!因为智能控制器一直被视为核心零部件,很多下游客户更倾向于自主研发,然后把智能控制器的生产加工外包给生产厂商。因此智能控制器生产厂只能通过拼价格获得生产订单,赚着低薄的利润,有一单没一单的生意,核心技术始终牢牢把控制在下游客户手中!
2016年具不完全统计,下游客户自研比例升至35%, 上游原材料价格同一年波动超60%,中间环节的控制器厂商如同在"刀尖上跳舞",拓邦和和而泰的日子其实都不太好过!
2016年的拓邦,研发团队像一支“救火队”,同时应对几十个细分行业、200+项目的定制化需求,工程师们疲于奔命,却难有突破性创新。
撒胡椒面式的研发模式让拓邦选入了死局,如果不撒胡椒面,就意味着要砍掉一些业务,把资源聚焦在几个主要的赛道里,那么接下来的问题是,聚焦在哪些赛道,如何保障资源聚焦后,有能力做到技术引领?还有一个更加现实的问题,聚焦后的赛道是否能带来比以前更高的营收和增长率?在"专精特新"与"规模效应"的十字路口,拓邦必须做出选择!
这就是拓邦寻求IPD咨询的根本动机,如此困境如何能解?
拓邦在寻找IPD咨询合作伙伴过程中极为谨慎,前后约谈多家咨询机构,大到IBM,小到本土各个IPD咨询公司,唯有睿创的咨询方案建议书打动了拓邦高层。睿创指出,拓邦的破局点在“聚焦主航道”与“业务模式转型”:要从“杂而不精”转为“聚焦突破”,从“被动定制”向“技术引领”蜕变,并提出OEM、ODM和技术自研几种模式的组织能力差异:
 
睿创陪伴拓邦3年,先后开展了如下主要工作:
通过多轮战略研讨会,睿创首先协助拓邦明确了使命、愿景与战略目标:
拓邦使命:用智能技术赋予机器生命,使人人受益;
拓邦愿景:成为全球领先的智能方案提供商;
拓邦战略目标:每年保持25%以上的增长,2020年突破50亿,2023年突破100亿!
 并明确了通过战略的聚焦以及技术的领先优势才能达成以上目标,于是睿创与拓邦共同对10余个行业、上百种产品进行了系统性梳理,最终聚焦到家电、电动工具、新能源三大主航道,并精简为16个核心产品大类。这一过程并非简单做减法,而是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深度分析:
市场潜力,包括市场的规模、增长潜力、竞争情况几个维度综合判断;
技术发展潜力,目前行业技术情况,未来技术发展趋势,是否能够构建技术壁垒等方面综合判断;
客户质量,优先服务愿为技术溢价买单以及愿意把智能控制器外包的头部客户!
“以前我们什么都能做,但什么都不够强;现在我们要在关键领域做到客户非我们不可。”—拓邦某事业部总经理在战略复盘会上总结。
 "业务模式转型"四个字看似简单,但真正成功的企业凤毛麟角。拓邦的转型绝非一纸方案就能实现,而是通过睿创与拓邦团队历时18个月的深度协作,在五个关键维度展开的系统性革命:
初期阻力巨大,有事业部总经理直言:"转型意味着吸收现有OEM订单,是否对经营影响过大?" 通过若干场大小范围的沟通和讨论,我们不仅达成转型共识,更解剖出转型必须跨越的三大鸿沟:
我们为拓邦打造的不仅是流程,更是一套以商业化及长期价值最大化为目标的创新系统,他包括:
不同于简单照搬华为IPD,我们根据智能控制器行业短周期、多迭代特点,创新性地设计了裁剪版IPD模式,将方案设计周期压缩30%以上。
除了流程和组织上的变化,拓邦在KPI考核体系上同样做了很多工作,以前事业部以完成营收目标为主要考核内容,而不去管营收目标的组成部分,OEM业务通常金额大,这样间接促进了各大事业部更倾向于OEM订单。
为了引导和改变各事业部的行为,在各事业部的指标中加入了ODM、JDM占比、方案议价能力、毛利率、专利数量、创新能力建设等多维度指标,引导大家从OEM走向ODM和JDM业务模式。
睿创针对转型过程中的四类关键角色量身定制了培养方案:SE系统工程师、产品经理、PQA流程质量工程师、业务决策层。
2019年,拓邦首款自主研发的无刷电机控制器量产,凭借比竞品高15%的能效,一举成为某全球电动工具巨头的独家供应商,标志着拓邦从“跟随者”向“技术定义者”的蜕变。到2021年,战略聚焦的成效全面显现:
过去,客户问:“你们的价格还能再低吗?”
现在,客户问:“你们的技术还能帮我们实现什么?”
拓邦的案例,完美诠释了睿创的核心理念“只有产品力才是企业增长的核心竞争力!”当技术壁垒成为护城河,增长便从“被动求生”转为“主动创造”。这场历时八年的转型,不仅让拓邦在2024年以105亿营收登顶行业,更验证了一个真理:在过度同质化的市场中,唯有技术领先者能定义游戏规则。